文章转载自“压缩机网”微信公众号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目前国内压缩机市场整体规模庞大,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空气压缩机市场规模预计在500-600亿人民币之间(包含主机和设备)。全年空压机主机销量预估在150-200万台之间,其中大部分通过经销商渠道销售。而全国范围内规模不等的压缩机经销商、服务商数量预计超过10,000家,但具备强大销售和服务能力的头部经销商可能不足千家。
经销商的整体表现为市场总量庞大但竞争极度激烈,行业利润率被严重挤压,经销商群体正处于“微利时代”和“转型阵痛期”的双重压力之下。经销商们正经历着一段比较艰难的转型期,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市场竞争加剧、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压力,经营成本中的人力成本、库存成本、资金成本都面临重大考验,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角色和价值的重新定位。
一、压缩机经销商当前发展现状
1、“增量”转“存量”:设备销售市场从过去的“增量市场”变为现在的“存量市场”。竞争不再仅是抢新客户,而扩展为争夺现有客户的替换需求和服务份额。
2、利润结构剧变:单纯卖机器几乎不赚钱,甚至亏钱(仅作为获客手段),生存依赖于发展高利润的后市场服务。因此,那些仍以销售为核心思维的经销商举步维艰。
3、两极分化严重:
头部经销商(约占20%):通常代理一线品牌,服务团队专业,数字化工具先进,后市场业务占比高,利润率可保持在 10%以上(综合利润率)。
中小型经销商(约占80%):陷入价格战漩涡,服务能力弱,利润微薄,综合利润率很多在5%以下,随时可能被淘汰。
4、现金流压力:“两头挤”的付款方式(预付厂家货款,赊销给终端客户)对经销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总体来说,国内压缩机经销商群体目前正处于一个“冰与火”的阶段:部分经销商凭借服务转型和差异化竞争找到了新增长点,但更多经销商则深陷同质化竞争和利润下滑的困境。
二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板块:
市场分化明显:一些知名品牌(如宁波德曼、寿力等)的经销商,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厂家支持,市场表现相对稳定,甚至能逆势增长。但许多经营传统品牌或缺乏特色服务的经销商,则面临市场份额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压力,部分经销商甚至因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而选择放弃一线品牌。
“价格战”困境:市场竞争白热化,众多二叁线品牌以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,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公司客户吸引力很大。这让许多经销商陷入“不降价丢单,降价无利可图”的两难境地。
服务价值凸显:单纯依靠设备差价赚钱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,能够提供持续稳定、高附加值服务的经销商,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,后者市场贡献率甚至超过60%。
数字化转型初探:物联网(如寿力贬颁厂系统)、智能监控(如“德曼云管控”平台)等数字化技术开始在经销商服务体系中出现,用于实现远程运维、智能预警和节能降本,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。